热点
与视觉不同,听觉要被动得多,你可以闭上眼睛,却无法闭上耳朵。无论是入耳式还是主动降噪,耳机让我们得以稍微掌握一点主动权,而不想听的东西依然在悄悄进入耳朵。Here 是第一款耳朵上的智能穿戴设备,能让你
与视觉不同,耳朵听觉要被动得多,穿戴成玩你可以闭上眼睛,把声却无法闭上耳朵。音变无论是耳朵入耳式还是主动降噪,耳机让我们得以稍微掌握一点主动权,穿戴成玩而不想听的把声东西依然在悄悄进入耳朵。
Here 是音变第一款耳朵上的智能穿戴设备,能让你主动决定你听的耳朵方式。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调音台,穿戴成玩外界的把声声音被 Here 拾取后,处理器根据用户选择的音变模式对声音进行加工,再传给耳朵。耳朵日常生活中,穿戴成玩这个小东西可以减少办公室里的把声噪音、也能让飞机上邻座婴儿的哭声不那么恼人。
连上智能手机后,用户可以把身边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收音机,手指一滑便能调整进入耳朵的音量。除了调节音量,Here 的均衡器功能还能对音效做些手脚。这个概念在 Kickstarter 页面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,于是文章选取了 Slash 的 《Anesthesia》 现场。 Here 的效果器功能,就好比 Slash 脚下的踏板,能让你主动、实时调节传入耳朵的音乐。
总的来说,Here 提供的是一种对耳朵的抚慰。无论是去掉噪音、降低音量,还是调节音色,不过都是想让耳朵更舒服罢了。不少播放软件都有 EQ 功能,只是 Here 把它放在了耳朵上,并大大丰富了用途。
Here 能提供 6 小时的续航,加上可用来充电的收纳盒,Here 的移动使用时间可达到 12 小时。
产品团队是 Doppler Labs,他们相信“后移动时代的未来里,技术应该从人类体验中淡出,无缝地融入生活、塑造生活”。在 Here 之前他们开发了声学耳塞 Dubs,通过物理结构让环境声音适应人耳的敏感度曲线,能在不影响音质的情况下保护听力。Here 在前作“被动保护”的基础上开辟了“主动调节”的新方向,借助智能设备来为高端听众提供个性化听觉感受。
毕竟本身不能放音乐,产品的概念或许未必能打动耳塞使用者,不知能否与头戴式耳机搭配使用?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-
《最终幻想15》3月初正式发售 新增支线地图和新模式
2025-05-04 23:32
-
阿我山有甚么好玩的 夏季往阿我山玩甚么
2025-05-04 23:24
-
2021上海光廷Temple of Light展览时候及玩耍指北
2025-05-04 21:34
-
离湖北比去的滑雪场正在哪
2025-05-04 21:15




关注微信公众号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